由于出口商追逐全球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的飙升,矿业部门复苏推动澳洲实现了三年来的第一次贸易顺差。专家认为,这有助减轻澳洲AAA信用评级面临的压力。
11月份的国际货物和服务盈余为12亿元,大大高于市场预测的5亿元赤字。澳洲统计局称,本月出口增长了8%,而进口则保持平稳。
出口飞跃的主要驱动力是煤炭和铁矿石出口,分别激增了26%和11%。
Capital Economics驻雪梨的澳纽首席经济学家戴尔斯(Paul Dales)表示:“商品价格上涨带来了贸易顺差但并未导致出口量大幅增加,但后者才是对实际GDP增长至关重要的。”
“经济或许能够避免衰退(GDP连续两次下降),但也只是刚刚好躲过而已。”
澳洲联邦银行(CBA)高级经济学家沃克曼(Michael Workman)表示,盈余可能会持续到今年年中。
“随着供应条件恢复到2016年年初的水平,特别是在中国,大宗商品价格很有可能会出现一些收缩。”

加拿大皇家银行的固定收益和货币策略师特纳(Michael Turner)表示,11月有一些“闷声发大财的部门”(quiet achievers)值得注意。
“首先,第四季度LNG出口跃升了近20%(未经季节性调整),很有可能反映了大项目出货量的急剧上升。其次,农业商品的出口量月比增加了17%(6亿元)。”
联邦证券(CommSec)首席经济学家詹姆斯(Craig James)表示,商品价格上涨的“双重因素”和澳币汇率较低是促成贸易顺差背后的原因。
“不仅矿业产量创下历史新高,而且近几个月来铁矿石、煤炭和金属的价格都在飙升。”他说。
“澳币对美元也从11月初的78美仙高点减至目前的72美仙-74美仙,为出口商提供了进一步援助。”
周五公布的独立数据显示,来自澳洲黑德兰港(世界上最大的散装出口港)的铁矿石货物在12月攀升至创纪录水平,使全年出货量达到历史新高。
皮尔巴拉港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,该港口的铁矿石出口量比去年12月增加了17%,为4390万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