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月初,从阿里澳新事业部MD周岚女士那里第一次听到“Glocal”这个词,显然是global和local两个单词拼接而来。
电商、O2O在澳洲“没法玩”

澳洲近半数人口集中在悉尼及墨尔本两座城市,零售体系发达、电商“插足”空间不大,其余1000万分布在760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国土。
电商在国人心目中当然要送货上门,否则怎么能叫电商?但是,要为澳洲中心城市以外的居民提供这种服务,电商恐怕要累死。即便用无人机送,勉强飞去也飞不回来。

中国电商、O2O的“常用套路”在澳洲都玩不转,阿里怎么办?
把澳洲变中国人的“牧场”
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、物种资源及科技、监管,使整个澳洲成为令人信服的“绿色无污染生产基地”。对跨境电商来说,畜产品、营养保健品(蜂蜜、鱼油等等)、化妆品、葡萄酒、母婴这些品类都可能出“爆款”。
中国电商更在意的是物产而不是只有2000多万消费者的市场。但“澳洲货没有问题”这个说法还是太笼统,保不齐有不良商家假冒产地。对澳洲原产地产品的认证及可追溯机制是必须的,好在中国电商不必从“开天辟地”做起。

同时,澳洲商家亦能通过阿里平台“触达”中国消费者,卖家对消费者“可识别、可触达、可洞察、可服务”。GS1 Australia与阿里平台对接后,澳洲卖家与中国买家之间的数据“通路”被空前缩短、加宽了。
阿里在澳洲设立了首个“全球订单履约中心(Global Fulfillment Center,简称GFC)”,为来自中国的订单提供备货、拣货、发货、库存管理等服务,将物流平均时效缩短至7.5天。据悉,阿里巴巴的菜鸟驿站还将在香港、新西兰、韩国、德国开设一系列GFC,大幅改善海外购物体验。

(图片来源:网络)阿里国际化的姿势可谓变化多端:在印度、泰国是填补本地居民金融服务的空白;在欧洲以中国游客为主要服务对象;在澳洲则从生鲜、营养品的采购入手,先让澳洲成为“中国人的牧场”再说。